您的位置: 学院首页 >> 学生工作 >> 特色活动 >> 正文
心理知识小讲堂(25)——皮格马利翁效应
作者:   发布时间:2025-11-06   点击数:

一、什么是皮格马利翁效应

270E8


你相信什么,就会成就什么。有人说,期望是世界上最温柔的魔法。当你对一个人持续赋予积极的期待,也许真的能唤醒他内在的潜能。这不是玄学,而是心理学上著名的——皮格马利翁效应。

皮格马利翁效应源自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“课堂实验”,核心原理是“自我实现的预言”。当个体接收到他人(或自己)传递的积极期待时,会产生“我能做到”的心理暗示,进行调整行为模式,主动朝着期待的方向努力,最终让期待转化为现实。

它的底层逻辑是“期待→互动方式改变→行为调整→结果验证期待”的闭环:比如你相信对方能力强,就会用更包容的态度提供支持,对方在这种正向氛围中更愿突破,最终真的达成目标,反过来印证你的期待。

E4AA


二、皮格马利翁效应处处存在


01

实习带班:从“不敢开口”到“自信主班”

小陈第一次在幼儿园实习带班时紧张得说不出话,指导老师没有批评她,而是肯定她“教具准备得很用心,孩子们都被吸引住了”,并鼓励她:“你有亲和力,只要多练几次,一定能成为孩子们喜欢的老师。”在持续的正向反馈下,小陈主动观摩优秀教师的活动、反复练习过渡语,两周后已能独立组织一节生动有趣的集体活动。

02

儿童观察:发现“慢热孩子”的闪光点

实习生小林观察到班上有个孩子总在角落独自玩积木,起初以为他“不合群”。但在导师引导下,她开始用积极视角记录:“他能专注搭建30分钟”“他搭的桥有对称结构”。她把这些发现分享给主班老师,并尝试邀请他展示作品。孩子逐渐愿意参与小组活动,还在建构区成了“小工程师”。这正是教师积极期待唤醒儿童潜能的体现。

03

技能训练:钢琴从“磕磕绊绊”到流畅弹唱

面对钢琴弹唱考核,小吴总觉得自己“节奏感差”“手指笨”,一度想放弃。室友没有附和她的自我否定,反而说:“你上次弹的旋律很稳,只要每天练一小节,肯定能过!”小吴开始每天设定“练好8小节”的小目标,在同伴鼓励和自我肯定中坚持练习,最终不仅通过考核,还在学院毕业生展示会中登台表演。

6660


三、皮格马利翁效应带来的启示


01

对他人:少贴负面标签,多给具体期待

别用“你总是不行”“你肯定做不到”否定他人,而是像“你上次做得很出色,如果再优化下会更好”这样,把期待落在具体行为上,让对方明确努力方向。

02

对自己:拒绝“自我贬低”,建立“期待锚点”

当面对困难时,别陷入“我肯定搞砸”的消极思维,而是设定“今天完成XX小任务”的具体期待,每实现一个,就强化一次“我能行”的信心,逐步摆脱畏难情绪。

03

警惕“隐性否定”,传递正向信号

有时不经意的眼神、语气里的不耐烦,也是一种隐性否定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细节,比如倾听时点头、回应时说“我觉得你这个想法有价值”,让对方切实感受到你的期待。

04

给期待“留空间”,接受过程中的不完美

积极期待不是“必须做到最好”,而是“相信你能慢慢变好”。当对方暂时没达到预期时,别立刻放弃期待,而是说“没关系,我们一起看看哪里能调整”,让期待成为长期支持,而非短期压力。



我们每个人,既是自己的皮格马利翁,也是别人的“雕塑家”。你投注的期望与信念,终会雕刻出你与他人生命的轮廓。



上一条:绘学前职业蓝图,燃青春逐梦华章 —— 学前教育学院第三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圆满落幕 下一条:训演并举,共护校园消防安全|学前教育学院2025年秋季消防安全演练圆满完成

关闭】

版权所有:西安文理学院学前教育学院